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杂志

期刊简介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ISSN 2096-3181  CN61-1507/G4)(原名《西北医学教育》 (ISSN 1006-2769  CN 61-1257/G4)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医学教育类学术期刊之一,创办于1982年,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 邮发代号 52-133)。多年来,该期刊的办刊人员一直坚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办刊理念,及时“捕捉”我国乃至全球最新的医学教育研究成果,该期刊也为我国各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广大教师、医学研究生、医学教育研究人员、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等进行医学教育学术研讨、展示其最新医学教育改革成果、交流其医学教育教学经验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该期刊的读者、作者群遍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甚至港、台地区及国外,是其进行医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参考和良师益友。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当前医学教育领域的最新、最全面的理论成果,也是相关学者研究中国医学教育现状、推动医学教育改革的参考工具之一。 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报道国内外医学教育动态,反映医学教育理论、医学教育方法和技术以及教学管理成果等,展示教育改革成果,交流优秀教学经验,服务我国医学教育教学实践。                

55岁泳者重生:从ICU到千米畅游

时间:2025-08-19 14:56:08

清晨六点的泳池泛起粼粼波光,陈志航利落地跃入水中。他的双臂划开水面时激起规律的水声,任谁都难以想象这位55岁的游泳健将五年前还躺在ICU里,连呼吸都要依靠氧气面罩维持。"血糖值5.8mmol/L,当前趋势平稳。"智能手环的震动提示将他拉回现实——这个寻常的数值背后,藏着一场跨越世纪的医学突围。

暗夜里的微光:胰岛素改变命运

1921年班廷实验室提取出胰岛素那刻,人类才真正握住了对抗糖尿病的武器。在此之前,确诊即意味着死亡判决,患者会像燃烧殆尽的蜡烛般逐渐枯萎。这种因胰岛素绝对缺乏引发的1型糖尿病,曾让无数家庭陷入绝望。即便是胰岛素问世后,每天数次扎手指测血糖、定时定量注射的"铁律",仍像无形的锁链禁锢着患者的生活。

血糖迷宫的破局者

当陈志航十年前确诊2型糖尿病时,医疗手段已发展到"组合拳"阶段。医生用钥匙与锁的比喻向他解释胰岛素抵抗:"就像锁眼被糖垢堵塞,钥匙(胰岛素)需要更大力量才能打开细胞大门。"传统治疗方案如同精密的数学公式——每餐前计算碳水含量,乘以活动系数,再扣除基础胰岛素量。这种需要分秒不差的药物管理,曾让他在客户会议上因突发低血糖而浑身颤抖。

智能医疗的时代馈赠

转折出现在三年前。硬币大小的动态血糖监测仪植入他上臂时,陈志航第一次直观看到自己的血糖曲线。这个每五分钟更新数据的"体内导航仪",配合能自动调节剂量的胰岛素泵,将血糖波动控制在±1.8mmol/L的黄金区间。医学界将这种闭环系统比作"自动驾驶"——就像汽车能根据路况自动加减速,系统会根据实时血糖值智能调整胰岛素输注量。

药物创新的双重革命

2020年开始陆续上市的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带来了治疗理念的范式转变。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婉婷用"开源节流"来阐释其原理:"前者如同在肾脏安装过滤网,每天多排出约78g葡萄糖;后者像智能调节器,既促进胰岛素分泌又延缓胃排空。"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药物展现出的心肾保护作用,临床试验显示能将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6%-38%。

重生者的生命维度

如今陈志航的手机里存着两份完全不同的日程表。患病初期那张标注着7个闹钟提醒的表单早已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游泳馆课程表和跨国差旅计划。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像他这样实现"血糖时间达标率>70%"的患者,预期寿命已接近健康人群。当他带领糖尿病友团的成员完成千米畅游时,粼粼水波中跃动的不仅是矫健身姿,更是现代医学赋予的生命力。

全球4.63亿糖尿病患者的故事正在被改写。从需要冷藏运输的玻璃瓶胰岛素,到可常温保存的口服制剂;从需要专业训练的注射技术,到无痛透皮贴片的研发,这场持续百年的医学进击仍在加速。正如陈志航每次入水前检查的智能设备,现代糖尿病管理早已突破单纯控糖的维度,正在重塑整个慢性疾病管理的生态图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