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ISSN 2096-3181 CN61-1507/G4)(原名《西北医学教育》 (ISSN 1006-2769 CN 61-1257/G4)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医学教育类学术期刊之一,创办于1982年,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 邮发代号 52-133)。多年来,该期刊的办刊人员一直坚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办刊理念,及时“捕捉”我国乃至全球最新的医学教育研究成果,该期刊也为我国各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广大教师、医学研究生、医学教育研究人员、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等进行医学教育学术研讨、展示其最新医学教育改革成果、交流其医学教育教学经验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该期刊的读者、作者群遍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甚至港、台地区及国外,是其进行医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参考和良师益友。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当前医学教育领域的最新、最全面的理论成果,也是相关学者研究中国医学教育现状、推动医学教育改革的参考工具之一。 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报道国内外医学教育动态,反映医学教育理论、医学教育方法和技术以及教学管理成果等,展示教育改革成果,交流优秀教学经验,服务我国医学教育教学实践。
消炎止痛膏白天使用或致癌
时间:2025-07-17 10:24:08
在日常生活中,消炎止痛膏是许多家庭药箱中的常备品,尤其对于缓解关节疼痛、肌肉拉伤或头痛等症状效果显著。然而,近期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警惕的现象:某品牌消炎止痛膏若在白天使用,其成分可能与紫外线发生化学反应,显著增加皮肤癌的风险。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用药习惯,亟需公众提高警惕。
为何晚间使用更安全?
药物成分与紫外线的“致命邂逅”是风险根源。该药膏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如中药提取物或化学镇痛剂)在阳光照射下可能发生光敏反应,生成具有致癌性的化合物。研究数据显示,长期白天使用此类药膏的患者,皮肤癌发生率比夜间使用者高出数倍。这类似于将柠檬汁涂抹在皮肤后暴晒——看似无害的组合,实则暗藏灼伤或色素沉着的隐患。
12小时法则:贴敷时长有讲究
临床建议指出,止痛膏单次贴敷不宜超过12小时,且最佳使用时段为睡前至次日清晨。超时使用不仅可能引发皮肤过敏、红肿等不良反应,还会因药物持续释放导致局部皮肤屏障功能减弱,进一步放大紫外线伤害。例如,一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缓解晨僵全天贴敷,反而出现皮肤萎缩和色素异常,经检查发现与药物光毒性累积相关。
特殊人群的额外警示
癌痛患者需格外谨慎。部分研究尝试将消炎止痛膏改良为“消积止痛膏”用于缓解癌痛,但实验强调需严格避光使用,并配合医生监测。此外,儿童、孕妇及光敏性皮肤病患者应完全避免自主用药。一项针对90例癌痛患者的跟踪显示,未规范用药组中有5例出现皮肤癌前病变。
医生建议的三重防护
1.时间控制:严格遵循“晚贴晨揭”模式,避免任何日间暴露。
2.物理隔离:若白天必须使用,需用不透光敷料覆盖并穿戴防晒衣物,但优先考虑更换非光敏性药物。
3.定期筛查:长期使用者每半年进行一次皮肤科检查,尤其关注贴敷部位的变化。
健康无小事,细微的用药习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当疼痛来袭,安全比即时缓解更重要——咨询医生、阅读说明书、观察身体反馈,才是真正的“止痛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