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ISSN 2096-3181 CN61-1507/G4)(原名《西北医学教育》 (ISSN 1006-2769 CN 61-1257/G4)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医学教育类学术期刊之一,创办于1982年,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 邮发代号 52-133)。多年来,该期刊的办刊人员一直坚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办刊理念,及时“捕捉”我国乃至全球最新的医学教育研究成果,该期刊也为我国各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广大教师、医学研究生、医学教育研究人员、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等进行医学教育学术研讨、展示其最新医学教育改革成果、交流其医学教育教学经验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该期刊的读者、作者群遍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甚至港、台地区及国外,是其进行医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参考和良师益友。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当前医学教育领域的最新、最全面的理论成果,也是相关学者研究中国医学教育现状、推动医学教育改革的参考工具之一。 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报道国内外医学教育动态,反映医学教育理论、医学教育方法和技术以及教学管理成果等,展示教育改革成果,交流优秀教学经验,服务我国医学教育教学实践。
夏秋拉锯战:身体最易崩的15天,这样稳得住
时间:2025-08-29 15:57:43
立秋已过,暑气未消,昼夜温差却悄悄拉到10 ℃以上。这段“夏秋拉锯战”的15天,正是心脑血管、呼吸道和肠胃病的高发窗口。学会四招“稳压、润肺、护胃、防燥”,就能把健康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一、温差暴击:血管最怕“过山车”
白天空调房25 ℃,晚上户外20 ℃,血压随温度上下蹿。对策:
1. 早晚加一件薄外套,重点护住后颈和肚脐。
2. 高血压患者把血压监测从“一周一次”改为“一天两次”——早起后、睡前各测一次,发现收缩压波动>20 mmHg及时就医。
3. 运动避开清晨低温,改为下午5点后快走30分钟,既避高温又躲寒凉。
二、秋燥先润肺:一杯梨藕百合水
干燥指数>60%时,咽痛、干咳、鼻血集中爆发。
食疗:雪花梨1只+鲜藕100 g+百合10 g,煮水20分钟,早晚各一杯。
习惯:空调房内放一盆水+一条湿毛巾,湿度可提升15%。
穴位:每天按揉列缺穴(手腕桡侧突起处)2分钟,止咳立竿见影。
三、脾胃“双杀”:冷饮+烧烤最易翻车
高温让人贪凉,夜里又撸串,腹泻、急性肠胃炎飙升。
饮食:早餐把冰豆浆换成温豆浆+两片姜;夜宵用锡纸烤海鲜替代明火烧烤,减少苯并芘。
用药:出门随身带口服补液盐和蒙脱石散,出现水样便立即补液防脱水。
观察:24小时内腹泻>6次或伴发热,直接去医院,别硬扛。
四、防燥睡觉法:22点前“断电”
昼夜温差大,交感神经夜间兴奋,失眠+早醒增多。
环境:睡前一小时关掉大灯,改用暖色小夜灯,减少褪黑素被抑制。
动作:热水泡脚15分钟(40 ℃左右),水位没过脚踝,改善末梢循环。
香疗:枕边滴1滴甜橙精油,研究显示可将入睡时间缩短20%。
五、重点人群“加餐”方案
儿童:每天一杯温蜂蜜水(≤200 mL),润肺又防便秘。
老年人:早晨空腹喝100 mL温开水+5滴姜汁,降低血液黏稠度。
上班族:电脑旁放一小瓶人工泪液,每两小时滴一次,防干眼。
六、一张表记住关键数字
| 风 险 | 警 戒 线 | 解决工具 |
|----------|-- ----------|-------------|
| 血压波动 | 收缩压差>20 mmHg | 早晚监测+加衣 |
| 空气湿度 | <40% | 梨藕百合水+湿毛巾 |
| 腹泻 | 24h>6次 | 补液盐+蒙脱石散 |
| 睡眠 | 入睡>30分钟 | 泡脚+甜橙精油 |
七、小结
夏秋交界的15天,不是简单的“热转凉”,而是身体系统的一次大考:血管、呼吸道、肠胃、神经四条线同时拉警报。把温差、湿度、饮食、睡眠四个旋钮调好,就能把一场健康危机变成换季升级。今晚开始,加一件薄外套、煮一壶梨藕水,提前锁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