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ISSN 2096-3181 CN61-1507/G4)(原名《西北医学教育》 (ISSN 1006-2769 CN 61-1257/G4)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医学教育类学术期刊之一,创办于1982年,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 邮发代号 52-133)。多年来,该期刊的办刊人员一直坚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办刊理念,及时“捕捉”我国乃至全球最新的医学教育研究成果,该期刊也为我国各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广大教师、医学研究生、医学教育研究人员、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等进行医学教育学术研讨、展示其最新医学教育改革成果、交流其医学教育教学经验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该期刊的读者、作者群遍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甚至港、台地区及国外,是其进行医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参考和良师益友。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当前医学教育领域的最新、最全面的理论成果,也是相关学者研究中国医学教育现状、推动医学教育改革的参考工具之一。 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报道国内外医学教育动态,反映医学教育理论、医学教育方法和技术以及教学管理成果等,展示教育改革成果,交流优秀教学经验,服务我国医学教育教学实践。
卫生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临床能力成核心,基层医生迎晋升春天
时间:2025-05-28 17:14:06
近年来,我国卫生职称评审制度迎来深度改革,尤其2024年起在北上广等核心省份试点的新政,直击基层医生、临床骨干和高年资主治医师的晋升痛点。这场以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变革,正在重塑医疗人才评价体系。
取消论文一刀切,临床价值成新标尺
过去医生晋升高级职称需发表SCI论文或核心期刊文章,导致许多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因科研短板被卡在晋升门外。新政明确取消论文硬性要求,转而强调病例分析、诊疗方案设计等临床实绩。例如广东省在2024年度评审通知中特别提出,对长期在基层服务的医师,可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案例作为代表作提交。这就像用患者康复率代替实验室数据来评价厨师水平,真正回归医疗本质。内蒙古自治区更直接规定,医师在基层服务期间积累的疑难病例处置经验,可折算为职称评审学分。
晋升年限缩短,人才流动加速
改革后,主治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的年限普遍从5年压缩至3-4年,高年资主治医师群体受益明显。这种调整类似于高铁提速,让确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能更快进入关键岗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试点方案存在差异:北京、上海侧重三甲医院骨干人才的快速通道;广东、江苏则对基层医务人员给予额外年限减免,如在社区医院工作满10年者可直接申报副高。这种差异化设计既避免人才断层,又缓解基层留人难问题。
多维评价体系落地,破除唯学历论
新政采用病例质量、带教成果、应急处理等18项指标构建立体评价模型。某试点医院要求申报者提供5例复杂病例的全程管理记录,并由三名专家盲审打分。这种改革就像用综合体检代替单项化验,更全面评估医生能力。特别对于临床骨干,手术视频、多学科协作案例等均可作为评审材料,其价值相当于过去的学术论文。浙江省某三甲医院统计显示,新政实施后,外科系统申报高级职称的医生中,有37%以手术视频替代了传统科研成果。
基层医生迎来职业春天
针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新政设计了特殊通道。在广东,完成800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折算为1篇核心期刊论文;在内蒙古,参与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基层医生,其现场工作天数可直接计入继续教育学时。这些举措如同为基层医生铺设了职业发展的阶梯,使他们在不脱离临床岗位的前提下实现晋升。某县域医院副院长表示,新政实施后,该院高级职称申报人数同比增加2倍,其中80%来自急诊科和全科等传统难晋升科室。
这场改革正在改变医疗人才成长轨迹。从论文导向到临床为本的转变,不仅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初心,更通过制度设计将优质医疗资源导向最需要的地方。随着试点经验逐步推广,一个更科学、更公平的职称评价体系有望在全国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