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杂志

期刊简介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ISSN 2096-3181  CN61-1507/G4)(原名《西北医学教育》 (ISSN 1006-2769  CN 61-1257/G4)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医学教育类学术期刊之一,创办于1982年,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 邮发代号 52-133)。多年来,该期刊的办刊人员一直坚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办刊理念,及时“捕捉”我国乃至全球最新的医学教育研究成果,该期刊也为我国各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广大教师、医学研究生、医学教育研究人员、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等进行医学教育学术研讨、展示其最新医学教育改革成果、交流其医学教育教学经验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该期刊的读者、作者群遍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甚至港、台地区及国外,是其进行医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参考和良师益友。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当前医学教育领域的最新、最全面的理论成果,也是相关学者研究中国医学教育现状、推动医学教育改革的参考工具之一。 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报道国内外医学教育动态,反映医学教育理论、医学教育方法和技术以及教学管理成果等,展示教育改革成果,交流优秀教学经验,服务我国医学教育教学实践。                

药监重拳整治药师挂证乱象

时间:2025-07-29 17:12:1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执业药师"人证分离"的行业乱象。此次行动中,共有17名执业药师因违规"挂证"被依法撤销注册证书,相当于一个中型药店全部技术骨干的从业资格被一次性清零。这场被称为医药行业"刮骨疗毒"的监管风暴,正在重塑药品零售领域的专业生态。

行业顽疾遭遇精准打击

所谓"挂证"现象,就像建筑行业的"证书租赁",指执业药师将资格证空挂在药店却不实际履职。某连锁药店质量负责人透露:“部分门店为节省人力成本,每月支付800-2000元租用证书应付检查”。这种"影子药师"直接导致处方审核形同虚设,曾有患者因降压药配伍禁忌引发不良反应的案例。国家药监局此次通过全国执业药师注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穿透,结合社保缴纳记录和考勤系统的"三重比对",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

监管组合拳持续加码

除撤销涉事人员资格外,监管部门同步建立了"黑名单"联动惩戒机制。被撤销证书者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注册,其失信记录将同步推送至医保、市场监管等7个部门。这相当于给违规者戴上了"电子镣铐",在信贷审批、行业准入等多领域形成制约。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曝光的案例中包括3家上市连锁药房的分支机构,监管信号已明确传导至资本市场,相关企业股价当日平均下跌2.3%。

专业服务能力亟待重建

根据2023年药品蓝皮书数据,我国每万人口执业药师数仅为4.2人,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此次清理行动后,部分地区出现短期人才缺口。某省药学会秘书长指出:"这就像给行业做了一次透析治疗,短期阵痛换来的是长远健康发展。“多地已启动"药盾计划”,通过远程审方系统、医疗机构药师多点执业等创新模式填补服务空白。北京某三甲医院药学部主任建议:“可借鉴医师规培制度,建立药师岗位技能强化培训体系。”

社会共治格局逐步形成

监管部门开通的"药安举报"微信小程序上线三个月收到有效线索127条,其中18%来自行业内部举报。这种"吹哨人"机制配合"双随机"飞行检查,正在构建全天候监管网络。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近期修订的行业自律公约,将挂证行为违约金提高至10万元,相当于普通药师半年的薪资收入。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和电子处方平台的推广,"人证合一"正在成为不可逆的行业标准。

这场监管风暴揭示出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深层逻辑:当53.6万家零售药店面临转型升级,专业人才的真实价值将得到重估。正如某被查处药师在听证会上的忏悔:"证书不该是明码标价的商品,而是守护生命的信用凭证。"随着智慧监管体系的完善和行业自律的加强,公众获得的将不仅是合规的药品,更是有温度的药学服务。